原標題:袁宗列:開荒種茶綠色創業
?
??? 3月15日,思南縣張家寨省級生態茶葉示范園區,連綿起伏的茶園嫩芽新吐,生機一片。晨曦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袁宗列正率人檢修春茶生產車間,他說:“春茶馬上開采,今年合作社茶園產值可望超過1500萬元,至少帶動300人就業增收。”
?
園區位于張家寨鎮冉家壩村、鸚鵡溪鎮大成坨村等兩鎮7村的交界處的萬家山頂,10年前,由于山高路遠水缺,這里還是一片撂荒地,荊棘遍布、亂石林立。
?
2007年,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茶產業發展的意見》后,思南縣鼓勵干部職工和社會各界帶頭流轉土地規模發展茶產業。縣政府辦離崗待退黨員干部袁宗列帶頭成立晨曦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從2008年起,流轉大成坨、燕子阡、林家寨、箱子溪等村土地、荒山4000畝,開荒種茶,成為全縣第一個種茶大戶。
?
“那個荒山能產茶?”親友多勸他不要老來栽個大跟斗。當時的萬家山,群峰壁立,不通路、不通水、不通電。
?
“路是人闖出來的。”袁宗列每天山上山下來回奔波,帶著當地農民除雜草、炸巖石、挖溝渠、開新路。
?
創業艱難百戰多。沒有水,用牲口往山上馱,80公斤水要耗時兩個小時以上;沒有路,拿著砍刀在荊棘叢中劈新路;沒有電,就用馬燈照明;錢不夠,妻子許大芬賣掉縣城效益頗佳的賓館,長子袁崇漢拿出積蓄和貸款……
?
十年樹木茶成林。昔日的荒山野嶺,如今茶海泛漪,茶香盈人。自來水通到山頂,柏油路、旅游棧道正在茶海間延伸。
?
十年間,袁宗列累計投入6500多萬元,茶園已發展到4000畝,成為全縣投產面積最大的茶葉基地,去年茶園產值達1080萬元。合作社吸納50多人固定就業。茶園開采旺季每天有400人采茶,每年支付采茶工資100多萬元。
?
荒山披綠富路寬。如今,以萬家山為核心的連片茶園超過2萬畝,茶海休閑旅游正日漸興起。茶園所在的大城坨、燕子阡等村曾是遠近有名的極貧村,在合作社的帶動下,村民人均年收入從不足千元增加到8000元,已實現整體脫貧。
?
有了茶園作依靠,昔日愁眉今日笑。正在茶園勞作的大成坨村村民何少平說,由于丈夫長期生病,她一個人要承擔5個孩子的撫養重擔,舉步維艱,10年來,她每年從合作社領取兩萬多元的工錢,全家早已脫貧致富。
?
正是在袁宗列的示范帶動下,點燃了思南人的種茶激情,全縣茶園從10年前的不足千畝增至近20萬畝。
?
【采訪手記】
?
開荒種茶的前幾年,只有投入沒有產出,許大芬老是抱怨袁宗列放著城里的舒坦日子不過跑到大山受苦。
?
當看到村民領到工資的高興勁、依托茶園脫貧致富后,許阿姨終于明白了一個共產黨員應做的表率。63歲的許阿姨不但動員小兒子袁彬譯到茶山工作、入黨,自己也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
許大芬說:“我希望全家人都是茶山上的一面紅旗,走在脫貧攻堅隊伍的前列。”
?
“要做茶山一面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