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黃芽,又稱“芽茶”,為中國名茶之一,屬黃茶。唐朝李肇《國史補》把黃芽列為14品目貢品名茶之一。霍山黃芽在唐朝即負盛名,明代被列為貢品,清朝更定為內用。《史記》稱:“壽春之山有黃芽焉,可煮而飲,久服得仙。六霍舊壽春故也。 一曰仙芽,又稱壽州霍山黃芽。六安州小峴春,皆茶之極品。”黃大茶創制于明代隆慶年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葉大、梗長、黃色黃湯香高耐泡,飲之有消垢膩、去積滯之作用。又具有濃裂的老火香(俗稱鍋耙香)。著名的品種有安徽的霍山黃大茶、廣東的大葉青等。霍山黃大茶外形梗壯葉肥,葉片成條,梗葉吉相連形似釣魚鉤,梗葉金黃顯褐,色澤油潤,湯色深黃顯褐,葉底黃中顯褐,滋味濃厚醇和,具有高嫩的焦香,黃大茶產品按品質優次分3級6等....更多>>
霍山黃大茶品鑒口味:濃厚醇和,焦香高爽。最佳品茶時節:立夏前后。茶色,形狀:梗壯葉肥,葉片成條,梗葉相連似魚鉤,油潤有光澤.....
霍山黃大茶,屬黃茶,亦稱為皖西黃大茶。產于安徽霍山、金寨、大安、岳西等地,以霍山縣太陽鄉、大化坪、漫水河,金寨縣燕子河一帶所產的為佳。這種黃茶以大枝大葉的外形為特點,因大枝大葉的茶比較罕見,通常作為判斷該茶真偽的一個特征......
霍山黃大茶茶葉的好壞,主要從色、香、味、形四個方面鑒別。看外形 霍山黃大茶是以大枝大葉的外形為特點看色澤霍山黃大茶干茶外形緊索,呈黃褐色。嗅香氣茶香被譽為“天下第一香”歷來為茶人看重。品茶味霍山黃大茶滋味濃厚醇和....
黃大茶的特點:外形梗壯葉肥,葉片志條,梗條相連形似魚鉤,梗葉紅褐,色澤油潤,湯色紅潤明亮,滋味濃厚醇和,入口甘甜,具有高爽的焦糧香。當地人俗稱“古銅色,高火香,葉大能包鹽,梗長能撐船“很生動地描述了黃大茶的品種特征......
霍山黃大茶據農業部茶葉質量檢測中心檢測顯示,霍山黃芽的香氣成分共有46種之多,同時還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等生化成分,具有降脂減肥、護齒明目、改善腸胃、增強免疫力等功效....
霍山黃大茶制作萎凋可用日光萎凋、室內萎凋和萎凋槽萎凋。殺青是制好大葉青的重要工序。揉捻一般用中、小型揉捻機。要求條索緊實,又保持鋒苗、顯毫。揉捻程度不宜太重。悶堆是形成大葉青品質特點的主要工序。干燥分毛火和足火......
備具:準備好茶具及霍山黃大茶
溫壺滌具:茶具中置入燒開的清水,主要起到溫壺溫杯的作用同時可以滌具。
投茶:將霍山黃大茶小心置入壺中。
潤茶:沸水置入壺中,快速倒去以喚醒茶葉。
沖茶:根據實際情況掌握沖泡時間。
分茶:壺中的茶葉現過濾于公道杯中,同時保持茶湯均勻,再分別均勻的分入小杯中。
步驟詳情...
據古籍記載,明末"六安芽茶歲額三百斤"解納供貢,到 清康熙年間,實際已增加到六百三十斤,其后也有增無減。這 些史料間接地說明了,自明末以來,皖西茶葉生產發展較快, 已成為我國長江以北的主要內銷茶產區,盛產大蘭花茶、綠 大茶、黃大茶。 明代許次紓《茶疏》記載:"天下名山,必產靈草。江南 地暖,故獨宜茶。大江以北,則稱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 實產霍山縣之大蜀山也。茶生最多,名品亦振,河南山陜人 皆用之。南方謂其能消垢膩、去積滯,亦共寶愛。顧彼山中 不善制法,就于食鐺火薪焙炒,未及出釜,業已焦枯,詎堪 用哉。兼以竹造巨笱,乘熱便貯,雖有綠枝紫筍,輒就黃萎, 僅供下食,奚堪品斗。"這段記述與現時黃大茶大致相似。焦 味和悶黃,正是黃大茶的品質特征和制法特點。可見黃大茶 至少有四百多年歷史了。據《霍山縣志》載:霍山"茶葉遠 銷蘇州、京都、山西、山東、張家口和東北一帶。"這與現今 黃大茶銷區亦差不多。 ...更多>>